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领域,可再生型生物过滤坝(以下简称“再生滤坝”)是一种装配式过滤坝,正以其模块化结构安装灵活、可再生能重复使用的特点成为行业焦点。
作为装配式过滤坝的重要分支,再生滤坝通过模块化设计、工厂预制与现场组装,不仅解决了传统水处理设施建设周期长、占地大等痛点,更以生物技术与材料创新的深度融合,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提供了全新路径。
技术原理:生物净化与模块化建造的智慧结合
再生滤坝的核心在于将生物净化功能与装配式结构有机结合。其技术特点包括:
1.模块化设计
坝体由标准化构件(如:再生滤料、防堵滤网、不锈钢框架等)组成,由工厂内完成生产后运输至现场拼装,大幅缩短施工周期。例如,上海欧保的ZIPBIO装配式再生滤坝模块可节省80%施工时间,并实现清洗后循环利用。
2.生物强化净化
通过填充多孔滤料(如聚氨酯纤维团、PE膜填料、聚酯纤维网、活化处理的天然植物纤维丝或块等)及附着微生物菌群,形成高效生物膜系统,可针对性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污染物及重金属。
类似技术已在广东、福建、江苏、河南等地的养殖尾水三池两坝工艺中验证,出水达到养殖尾水排放标准,也能够作为养殖水循环使用。
3.长效运维
可再生型模块化设计,支持“即换即用、即清即用”维护模式,降低运维难度及成本。
核心优势:绿色、高效、可持续
与传统混凝土坝体相比,装配式再生滤坝的优势显著:
建设周期短:
以上海奉贤对虾养殖的三池两坝工艺用的装配式再生滤坝为例,20天内完成改造并通水,工期缩短50%以上;
节能减排:
减少现场混凝土浇筑和土方作业,碳排放降低75.4%,扬尘、噪音污染减少90%;
空间集约:
紧凑型设计使占地面积减少50%;
长效耐用:
采用不锈钢及耐腐蚀复合材料,寿命可达10年,远超传统设施;
灵活扩展:
可根据水质处理需求增减模块,适应不同规模与场景。
应用场景:从城市到乡村的全域覆盖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
快速部改造传统三池两坝工艺,迅速截留污染物并提升出水指标。
城市污水厂中水提标与回用:
利用湿地、排水沟渠河道,强化脱氮除磷,提升中水指标,助力实现“河畅水清”。
农村污水处理:
模块化结构便于在偏远地区安装,结合太阳能供电系统,实现零碳运维。
小型沟渠等水体水域的生态治理:
无需大量基础建设,快速安装,迅速增强能见度,提升水体水质。
典型案例:技术落地的标杆示范
云南某县污水处理厂:
再生滤坝安装在污水厂尾水氧化塘中,进一步提升出水指标,实现景观回用。
宁波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改造:
传统三池两坝尾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差,占地面积大,使用再生滤坝工艺后,扩大养殖面积,提升水处理效果,达标排放。
泰州农村污水处理:
利用农村池塘及沟渠,处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尾水,提升水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