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各行各业都处在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我国水产养殖行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采用再生滤坝改进三池两坝工艺科学、高效地处理水产养殖尾水,提升水环境质量重点断面区域管理水平,推动区域水质整体改善,对行业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养殖尾水中的污染物成分
水产养殖尾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磷及污损生物。
水产养殖尾水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不仅会使养殖水域环境恶化,而且会导致鱼类、虾蟹类等暴发疾病甚至大面积死亡,直接导致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同时考虑水环境保护和地方环保监管要求,养殖尾水需要经过处理后达标外排。
二、存在的问题
水产养殖尾水,具有水质波动较大、尾水盐度较高的特点,传统“三池两坝”技术在同等水质水量条件下,存在以下缺点:
1)占地面积大
传统三池两坝工艺占地面积需要达到养殖区域的6%-10%,永久性占用养殖区域治理,造成投资成本增加。
2)能耗高效果差
曝气池采用传统曝气方式,气泡大,氧气利用效率低,即使采用进口高端曝气器,在曝气池中,氧气利用率也仅有15%,利用率低也造成了曝气量需要增大,能耗较高,造成运行成本增加。
3)使用运行成本高
采用传统市政污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的曝气盘或管式曝气器,寿命短,国产产品一般2-3年就需要更换,进口高端产品一般也只能稳定运行5年左右。曝气膜片价格较高、更换不便,设备维护成本增加。
4)污染物浓度高
对总氮去除效率要求较高的养殖尾水,传统“三池两坝”可能需要添加一定的辅助药剂,增大了运营成本,且对处理后尾水的回用和排放形成制约。
5)调试周期长、耐冲击较差
需要比较久的调试周期。并且在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处理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运维调试成本增加。
三、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优化工艺来替代传统“三池两坝”治理工艺,比如:再生型生物过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