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从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国务院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力争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上述目标要求。
据介绍,我国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就,但同时存在开发强度高、硬质铺装多等问题,特别是屋面、道路、地面等设施建设导致下垫面过度硬化,改变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70%以上的降雨形成径流,城市“大雨必涝、雨后即旱”,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活和城市的有序运行。
面对如此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陆克华说,海绵城市采取地上和地下、生态措施和人工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就可以合理控制降在城市下垫面上的雨水径流,使雨水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
雨水就地消纳6方法
渗 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让土壤来渗透雨水。“‘渗’的好处,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的雨水,涵养地下水,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陆克华说。
蓄 “蓄”就是把雨水留下来,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自然散落,该到湖里的去湖里,该到沟渠里的去沟渠。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降雨就只能汇集到一起,形成积水。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不然短时间内汇集这么多水到一个地方,就会形成内涝。
滞 “滞”的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如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城市短时间经历强降雨,形成快速径流,积水攒起来就会导致内涝。
净 土壤、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现在城市里的初雨非常脏,排到自然水体里就会产生污染。因此,应该蓄起来,经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城市中。”陆克华说。
用 尽可能利用降雨,无论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应该加强雨水资源的利用,例如停车场可进行收集雨水净化后直接用于洗车。
排 有些城市是因为降雨过多,渗透也渗透不了,用也用不了,才导致内涝。这就必须要采取人工措施排水。
“通过人工和自然、生态和工程、地上和地下的结合,既可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还可以解决水体黑臭、调节微气候、改善水生态等。”陆克华说。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