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讯 对于刚过去的三天端午小长假,不少上班族连休三天后依然嫌“时间太短”。然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三天假期一天不歇,天天“泡”在太湖里,顶着烈日捞蓝藻。即便如此,他们感觉和10天前的“突击捞藻”相比已经很“幸福”了。
眼下,已进入太湖安全度夏关键期。和往年所不同的是,今年太湖无锡水域“长”出一片6万平方米的水草。尽管这一试验性工程要到明年4月才完工,但目前的水体透明度已有了大幅提升,最好的地方提高了80厘米。据了解,这是无锡首次在开放水域中尝试人工种植水草。
随着无锡新一轮治太工程的快速推进,太湖无锡水域及河道水质持续改善。但环保专家认为,在目前湖体“藻型生境”尚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一旦遇到适宜的外部条件,太湖仍可能出现大面积蓝藻聚集。
“我们希望通过在尝试人工种植水草来打造水下森林,从而遏制蓝藻生长。”市生态环境局太湖处负责人介绍说。去年10月,无锡在位于梅梁湖吴塘湾北部开展人工种植水草试验项目,实施水域面积6万平方米。期望通过尝试人工种草让水草“留根”梅梁湖,构建起清水型生态系统,从而推动太湖由藻型湖泊向草型湖泊转变。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700多万元,计划明年4月底前竣工。
此前,无锡在蠡湖、贡湖湾等也尝试过人工种草,但都是小范围种植。“这是首次在太湖开放水域种植!”项目负责人王荣介绍说,相比内湖,在太湖开放水域种草难度要大得多。面对风浪大、水位落差大以及蓝藻侵蚀等影响,施工方定制了“特殊”方案:用围挡将蓝藻“拦”在施工区域外,并选择在水位较低的10月份进场施工。在“工地”外围安上防风消浪的生态竹排,用生态网膜和鱼簖“切割”成数个小网格,从而起到消浪作用。待三四月份水位回落后,赶在五月份前“抢种”完毕。
据介绍,草种包括苦草、微齿眼子菜、竹叶眼子菜、篦齿眼子菜、黑藻、狐尾藻、伊乐藻、菹草等8种沉水植物,预计种植60吨。除伊乐藻、菹草属冬季品种外,其余都是常绿品种。其中,竹叶眼子菜和篦齿眼子菜在无锡水域较少见。目前已经完成第一批种植。这些水草在生长中会吸收蓝藻喜食的”营养盐”,通过竞争相互遏制。
“试验区水体透明度较开工前有了明显提升。”他对记者说,草多了就成了优势种群,藻自然就少了。目前靠近沿岸的浅水区植物覆盖率已达到60%左右了,在近岸边肉眼就能看水草。透明度从此前的20-30厘米,提升到了现在的60-110厘米。下一步,待生物链、覆盖度等调查结束后还将进行补种,完成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工程量。(来源:江南晚报)
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上海欧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上海欧保环境登载此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公司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