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河是重庆市主城区内14条次级河流之一,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主流发源于巴南区石岗乡碑垭岩口,干流流经巴南区南彭镇,界石镇,南泉镇,花溪镇,至李家沱街道办事处马王坪汇入长江。河流全长63.62km,是长江的一级支流,为稳定可靠的灌溉水源。河流流经川东平行岭谷区;中游在流经南泉镇虎啸口时,河水陡然下降,形成虎啸峡;下游地势较为平坦,河流蜿蜒曲折。近年来,在重庆市发展大都市圈的战略背景下,花溪河流域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大面积的农作物区沿河岸分布,这些都加重花溪河流域内水体的自净负荷,形成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对该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重大影响。
花溪河地理位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花溪河沿岸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代谢产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向河内,使得河水逐渐变浑浊、发臭,河中鱼类锐减且已不能食用。三峡蓄水以后,该流域受干流水位顶托,形成回水区,导致水流速度大幅减慢,水中挟带的有机物、污质大量沉积,形成富营养化。短时间内,花溪河从水质清澈、透明变成了呈墨绿色、散发着恶臭的脏河。
巴南区河段,河道内满是垃圾
虽然多年来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治理花溪河水污染问题的措施与方案,也兴建了李家沱污水处理厂、石岗污水处理厂及一些垃圾处理中转站,在一定范围内缓解了水环境状况,但都没能从根本上遏制花溪河的污染,其水污染问题仍令人堪忧。
被水草侵占花溪河出现绿色污染物
一方面应积极加强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全面排查流域内排污量大、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工厂,对未进入统一排污管网的单位进行限期整治,封堵其偷排漏排管道及出口,从排污源头上拦截污水;另一方面要强化公众监管,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让民众自觉制止、抵制污染行为。
巴南区花溪河
同时,合理规划整个花溪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以生物化肥、绿色农药的开发利用加强对化肥、农药使用的有效控制;在河流沿岸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不扩建、新建有不达标污染物排放的工业项目,引导产业和谐化发展;并且在已建成投入使用部分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污水处理厂的能力辐射范围,提速构建沿岸居民生活排污统一管网,大幅减少点污染源。
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通过对自然湿地的模拟来达到污水净化的污水处理技术,系统包括填料床和在床体上种植的植物,及在水中、填料中生存的动物、微生物,因其具有处理能力强、高效、方便管理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其原理是当污水流经床体表面和床体填料缝隙时,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方式,实现对污染物质特别是有机污染物的净化处理。
花溪河水,拍摄地百步桥上
先集中对污染最为严重的少部分河段以建立人工湿地的形式进行处理,仔细分析污水处理数据,验证该方法在花溪河流域的时效性。若结果可以满足要求,则进一步在整个流域范围内推广和应用。同时,也应加强对湿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避免因其填料床中的土壤、沙、石的流失而对湿地本身和下游河道造成负面影响。
植物浮床技术是以浮床作为载体,把高等水生或陆生植物种植到受污染水体中,通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植物根系和浮床基质等的吸附作用,从而实现对受污染水体的原位修复技术。在植物的选择上,美人蕉因其能够吸收有害污物,且反应敏感、抗性较好,常被选择作为环境污染监测器;同时,美人蕉也具有适应性强、管理粗放、虫害少等特点。据试验数据显示,美人蕉浮床系统对NH3-H去除率最高可达95.45%。因此,以利用美人蕉浮床技术来强化对水污染的治理就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与适应性。
水生美人蕉
在花溪河流域,由于其河道较窄宜采用小面积浮床作为载体,同时,根据所处地段河流的污染超标情况布置相应的美人蕉覆盖率,并定期对美人蕉进行收割,防止因杆叶腐烂而减弱净化效果。
目前,市场上每株美人蕉价格为1.5元左右,这对正处于较低经济条件下的花溪河流域会带来更小的治理成本,加之具有高生物量的美人蕉收获后可作有机肥使用,在替代化肥使用减轻农业面污染的同时也大大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与人工湿地相比,利用美人蕉浮床净化污水将强化生态保护与经济效应的相互联系,共同推动彼此成效的最优化。
希望绿意盎然的花溪河能再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流域水体污染尤为突出。而对于大多数城市河道污染而言,城镇生活污水为主要污染源,其次为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及其他污染源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结合流域实际情况,提出加强监管、合理规划、建立人工湿地、利用美人蕉浮床净化污水等措施改善花溪河污染状况,为次级河流的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我要评论: | |
内 容: |
(内容最多500个汉字,1000个字符) |
验证码: | 看不清?! |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