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组织的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评审工作中,经过激烈竞争,河北省的迁安市脱颖而出,顺利通过评审答辩,成为我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国唯一入选试点的县级市。
“海绵城市”是怎样选出来的?
在迁安市住建局主任科员高权的办公室墙壁上,粘贴着一排文件,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的计划项目,96项、62项、30项……一共有214项计划项目。
作为国家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迁安相关的建设工作已经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在高权看来,生态环境治理、河流湖泊的治理、雨水蓄滞、收集和利用是近些年来城市建设的主要指导思想。“海绵城市”这个名称,是个雨水利用的中国化的说法,是在中央新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建设雨水利用的体制,下雨的时候城市可以有效吸收起来,等到缺水的时候可以利用起来,解决中国城市缺水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住建部开始制订关于雨水综合利用的技术指南,名称叫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顾名思义,就是在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证在城市建设前雨水的渗透蓄积和排放的原貌,城市开发对雨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要降到最低。
从一开始,迁安就走在了“海绵城市”申报的前列。2014年10月份,住建部开始实施“海绵城市”计划。2015年初,迁安市就委托同济大学城市设计院开展了一个“海绵城市”的专项规划,解决雨水蓄积和利用问题。
2015年1月份,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下发了关于组织申报2015年“海绵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迁安作为省级推荐的城市,参加了试点的申报。
2015年3月27日,三部委进行了试点城市的评审。4月2日,财政部网站正式公布“海绵城市”试点城市,迁安入选。
高权介绍,迁安的“海绵城市”建设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吸收、渗滞为主,涵养水源。申报成功以后,根据住建部的相关要求,仍然处于技术规划层面,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规划。
高权透露,为了加快有些项目的实施,“现在正在申请有关手续,争取政府进行开发的50项工程年内能够竣工。我们一共有214项工程,剩下的164项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通过PPP的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建设其他的‘海绵城市’项目。初步计划整个项目投资40亿,其中27亿是PPP模式,超过六成的比例。通过214个项目、40个亿的投资,使得示范区内。地表径流的控制指标要达到76%,雨水外排不能超过24%,达到‘海绵城市’的要求。通过‘海绵城市’试点项目的建设,每年能为迁安增加约2000万立方米的水资源。”
一个县级市是如何入选的?
申报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的城市超过130个,在成功申报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的16个城市中,既有天津、重庆这样的直辖市,也有厦门、武汉、济南这样的大城市,唯有迁安是一个县级市。高权说:“申报的时候,有不少人都提出质疑,怎么一个县级市还来参评?”
为了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派出九位专家,通过抽签选出其中的七位,对所有的申报城市进行打分,这个过程没有任何政府官员的参与。
在第一轮技术性评选的时候,迁安在所有的申报城市中排在第一位;在竞争性评选的时候,迁安在所有16个入选城市中排在第五位。
迁安能够从众多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究竟有着怎样的优势和特点呢?走进迁安,答案便呈现在眼前。乘车行驶在迁安的大街小巷,满眼苍翠跃入眼帘,使人怀疑是不是出了城。迁安市外宣局局长李爱斌笑道:“这是我们投资1.3亿元建的龙形和云形绿化带状公园,占地总面积1000亩,就在城市现代化标志区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为此我们舍弃了20多亿元的土地出让收益。”
双向六车道的滨湖东路是迁安市的一条城市快速路,站在这条宽阔的公路一侧,一般人不会想到这条公路还是一条拦河大坝,它的西侧就是环绕迁安的滦河。
入夏时分,宽阔的滦河两侧绿树成荫,河两侧有不少人专程驱车前来垂钓。波光粼粼的滦河河面上有一群嬉戏的白色飞鸟。“瞧,这是白鹭,生性喜水,在水边沙渚觅食,前些年根本看不到这些鸟,近年来,却常常能见到它们的身影,这都是因为滦河啊!”迁安水务局局长朱广久说,“从2010年起,迁安开始大力整治滦河,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滦河安营扎寨的水鸟越来越多。目前滦河城区段范围内新增白鹭、灰鹤、白天鹅等野生鸟类20余种。”
在滨湖东路东侧的涌泉广场,是横贯迁安市区的三里河生态走廊的源头。传说历史上唐王李世民征东至此,用枪刺地,即有泉水冒出,解了大部队饮水之急,李世民御封三里河为“铜帮铁底饮马河”。如今在“唐王赐泉”铜像之下,依然有汩汩流水冒出,而迁安市园林局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冒出的不再是泉水,而是通过从滨湖东路下面铺设管道,利用联通器原理和水位差形成的压力,从而引来的滦河之水。
沿着三里河一路前行,市民在花草丛中、河湖之畔徜徉,三里河也给这座城市的开发商带来了灵感,上东水郡、碧水花苑、河畔人家、滨湖悦城……随处可见以水命名的住宅小区。
朱广久说,滦河工程的实施还有效发挥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的作用,改善了区域小气候,成为迁安的生态绿心和天然氧吧。据测量,迁安城区夏季气温平均下降了2摄氏度,空气湿度增加了2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增加了20%。这些工程按照生态环境的理念,契合“海绵城市”的理念。包括在小区内建设下沉式广场,许多小区稍加改造即可满足“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
入选试点能带来什么?
“滦河综合改造工程”、“三里河生态走廊”,这些迁安人挂在嘴边口头上的名词,确实给迁安的城市面貌和市民居住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是迁安真正的底气还是它的经济。
高权介绍说,按照住建部的规定,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政府的投入不超过20%,一般在10%-15%之间。试点城市本地注册一个新的公司,作为“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的法人公司,进行全面建设。
迁安住建局的办公室中,最近总有企业老总来访,既有迁安当地的,也有从北京、天津远道而来的,他们的目的无疑是想参与到“海绵城市”的建设之中,从这项城市基础建设中分一杯羹。
这些企业看中的既有“海绵城市”中蕴藏的巨大机遇,也有迁安市雄厚的财政实力。站在最高建筑轩辕阁向西北展望,钢城大桥映入眼帘,顺着钢城大桥延伸的方向,依稀可以看到首钢、迁钢等工厂厂区。
高权说,迁安的经济条件是有目共睹的。通过改革开放几十年,尤其是近几年的城市建设,迁安的经济一直排在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前列,可支配性财政收入多,有资金能够投入建设一批城市生态相关的项目。
迁安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也有它的特点和挑战。迁安市位于燕山—太行山600毫米降雨线一带,人均水资源量仅436立方米,同时,雨热同期、降雨集中,一方面常年极度缺水,另一方面汛期大量降水白白流失。加之滦河穿城区而过,上游修建的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是引滦入津的源头,每年向天津供水10亿立方米。受上游拦蓄和调水工程的影响,本地水资源量锐减,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赖地下采水。地表水可利用量小,地下水开发利用强度达到76.1%,部分乡镇已超过90%。
高全说:“迁安入选‘海绵城市’建设的区域有20平方公里,包括新城区和老城区、开发区。贵州的贵安新区、陕西的西咸新区等,实际都是待开发区,对于老城区怎么处理和建设,他们都涉及比较少。相反,迁安新城区条件比较好,需要局部改造,老城区需要彻底改造,待开发区域需要整体规划,做完之后对于北方半干旱地区有一个示范作用,对于京津冀地区的推广也有借鉴作用。天津、北京、山东等地建设‘海绵城市’,迁安这个模式都可以复制。”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