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日)上午,2015中英建筑论坛在海口举行,论坛以“环境改善,让城市更美好”为主题,就海口海绵城市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等话题展开讨论。
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海口年降雨量大,降雨强度大;极端气候增加,短历时暴雨强度较过去有增强的趋势;硬化面积比较大,水域面积被侵占;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性差等。”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分院资源能源所所长王家卓以海口为例,对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海绵城市建设展开思考指出,海口靠海受暴雨和海潮上涨影响,易造成城市内涝。现有的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偏低,没法应对急短、雨量大的大暴雨。其次,海口现有排水设施相对单一,没有综合考虑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可渗透路面、透水性广场等综合工程措施,很大程度影响城市排水。
他提出,海口要建海绵城市,城市规划的编制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的总体规划目标,并编制相关的专项规划。海绵城市建设对缓解内涝促进水体治理都有积极的贡献,因此要重点统筹推进。此外,可以创新模式、广泛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并加强交流,深入学习英国等国内外现有成功经验。王家卓强调,海口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要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和水环境污染问题。他建议,老城区要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区域整体治理,逐步实现海口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
旧城改造要注入新元素
海口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的海口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双创”工作给海口旧城改造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海口的两个棚改项目玉沙村和海甸溪北岸棚户区改造后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居民生活环境品质得到提升。雅克设计有限公司海南区总规划师杜德龙对海口城中村的改造进行剖析提出,海口旧城改造要制定沿水、沿路、沿历史文化走廊的棚户区改造对策。
杜德龙认为,海口棚改工作要结合水系及沿岸周边地区岸线的利用,打造“滨水绿地+人行道(亲水)+非机动车”的慢行系统,给居民提供休闲的空间;在营造特色上要依据海口水系现状和棚户区的分布,在南渡江、美舍河、大同沟等地段注入旅游休闲功能,创建“夜游海口”的新型旅游线路,促进整个海口旧城改造过程当中的产业链的增加;在实施推进上要为居民提供“安全、方便、舒适”的人居环境,局部改善海口非机动车“通道较少”的现状。在城市文化传承上要逐步形成有特色的文化街区,在旧城改造中,将恢复重建历史古迹、历史遗迹与现有的城市改造结合,激活唤醒城市活力。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