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流水系众多,自古以来就有“九河下梢天津卫”的美誉。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自上游和本地的水污染现象逐渐增加。为了加强治理力度、提高管理精度,天津从2013年起建立“河长制”,明确由河道所在区、街镇、村三级行政领导担任“河长”,逐层逐级传递治污压力。今年,天津将投资69亿元用于五大民生水务领域,其中,“河长制”管理将再次得到深化和扩面。
宝坻区是天津的农业大区,也是河道水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在河长制建立以前,河道水生态治理长期存在着管理体系责任不清、条块分割的问题,导致水务部门在日常的水环境治理上有心无力,往往只能依赖“运动式”、“阶段性”的治理模式。宝坻区河道水生态环境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郭冬生现在的工作就是定期考核区内所有河长的管理成效,他见证了河长制建立前后,宝坻河道水环境的巨大变化。
以前村民随手抛弃、随手扔、随手倒还是比较多,特别是穿村的河道,百姓就把它当成一个垃圾场,河长制以前就没人管这个事。只有靠水利工程整个清一遍、清淤。现在行政领导负责,一个是感官水质,还一个水面漂浮物、绿化,都算在河长制里了,现在各村、各镇街都有自己的管控队伍,都在管。
现在宝坻区内6条一级河道、8条二级河道都设置了“河长”,还投入上百万元建立78人的长效保洁队伍,配备了11部打捞设备。包括水体水质、环境卫生、堤岸设施等方面都纳入了河长管理的常态化内容。河长制明确了由河道所在地区政府负责人为水生态环境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所辖河道水生态环境管理负总责,加强了水环境整治的力度;同时明确每条纳管河道按照行政区划分段将责任直接落实到最基层的行政领导,提高了水环境治理的精度。数据显示,实行“河长制”后,天津感官水质异常河道从211公里下降到34公里,环境卫生不达标河道从53公里变为全部达标,综合考评优秀河道从620公里提高到2274公里。天津市水务局水土保持处主任科员鲁刚介绍:通过实行河长制,以前的“垃圾河”、“黑臭河”基本消除,各种涉及河的违章行为大幅下降,公众保护水环境的意识大幅提升。
今年,天津市计划投资69亿元,用于城市供水、防汛安全、水环境治理、水资源管理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个方面。其中,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天津将以国务院去年12月出台的《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为纲领,进一步深化本地的河长制实施意见。具体包括完善河长组织体系,全面构建区域与水系相结合的市、区、乡镇、行政村四级的河长组织体系;扩大河长的管理范围和管理内容,加大对侵占河道、非法采砂取土等问题的清整力度。天津市水务局水土保持处主任科员鲁刚介绍:一个是河长的级别提升了,一些区跟区之间,或者主管部门协调不了的事情,放到市一级的层面就可以协调了,可以推得动了。还一个就是河道的保护范围原来只是限于河道,扩了之后把水库、开放式的景观湖还有一些农村的坑塘这些跟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水面都放到管理范围内。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