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欧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河湖治理设备网

欧保环境 河湖治理设备供应商

02158129802

<%=NSW.OConfig.GlobalConfig.SiteName %>
太阳能曝气机、农村污水处理
当前位置:首页 » 河湖治理设备网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建设“海绵城市”,预防“城里看海”

建设“海绵城市”,预防“城里看海”

文章出处:新华社江苏分社责任编辑:作者:杨绍功人气:-发表时间:2015-07-03 08:29:00【

近期,华南多地遭遇特大暴雨,部分城市又现严重内涝,城里看海已然成为常景。河流开闸泄洪、小区抽水排水,暴雨之后人们想到的首先是千方百计把水排出去,城市像一身湿透的衣服亟需被拧干。然而,暴雨之后河湖水位很高,有些地方从这里排出去,又从别处灌回来,终究排无可排。对此,接受采访的知名水文专家林炳章不无痛心地说,只能靠排水防涝是一座城市悲哀。

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00多座中型城市中有三分之二逢雨必涝遇晴易旱,而且遭遇旱涝灾害之后处置措施也只是简单的补水和排水。对这些措施的过度依赖,让许多城市成为防涝防旱方面的单向度的城市。这种单向度的处置方式在局部受灾时一般能够奏效,但如果周边地区同样旱涝严重,就很可能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涝水外排会不会干了这边淹了那边,排了上游淹了下游?有能力往外排水的城市得以保全,但排水能力弱的城市怎么办?

与救灾措施的单一相应,我们的城市建设思维也是单向度的。盲目追求GDP的城镇化导致许多土地被征用、河湖被填平,大量的建筑拔地而起,越是核心地段建筑密度越高,不能呼吸的地面也越来越多。以记者所在的城市为例,几十年前这里的地面径流系数是0.3,现在是0.6,也就是说现在一下雨60%的水要在地面上流来流去,主要原因就是大量的工程建设让路面硬化,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

每当有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人们总习惯性地追问下水道,因为人人耳熟能详——“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然而,就防灾减灾而言,每一个城市工程的建设可能都要考虑良心问题。如果不首先考虑防灾减灾,城市建设可能会造成大量浪费。采访中,专家的一句话概括了单向度的城市建设思维的危害——“花七八年搞建设,可能在一夜之间被一场大雨冲光,还要搭上大量的抢险救灾成本。

有人突发奇想:我们为什么不建一座能吸水的城市?世界上确实有这样的城市——在日本有不少城市的大楼和民居都实行楼顶绿化,大雨下来后被植物过滤并从根系渗漏到地下大大小小的蓄水池里,既可以补充地下水,也可以用于灌溉、洗车等。在台湾,一条超长的地下排水沟可将台北的雨水储存或直排大海,让台北的街道不会内涝。这些城市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海绵城市,它们是城市建设中为防灾减灾和生态建设留出弹性空间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呼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从今年开始,中央财政将连续三年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提供资金支持,这无疑将引导和鼓励更多城市在防灾减灾和生态建设方面向多向度发展。摈弃单一思维和单向度的城市发展方式,给防灾减灾和生态建设留出更多空间,也将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留出更多空间。

此文关键字:海绵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