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所在地,如何保障“一江清水向北流”是江苏生态保护的重要课题。从江苏省政府获悉,当地正在送水沿线五市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以生态保护倒逼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确保“清水北送”长期稳定。
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位于江苏扬州境内三江营,长江水通过夹江、芒稻河提水后逐级北送。截至目前,东线一期工程已通水逾三年,输水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为盘活沿线区域水资源,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做出重要贡献。然而,送水沿线区域尚存在产业布局不合理、污染负荷较重、优良水体比例不高、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清水北送”隐患诸多。
“水环境治理是长期性、综合性的工程,只有跨流域系统规划,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层面才能收到实效。”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说,近年来,扬州采取了划定生态红线保护、河湖生态修复、流域水污染防治等举措保护水源地水质,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扬州市编制出台了《江淮生态大走廊(扬州)规划》。该规划引起了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经过多番调研讨论后,“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被上升为省级战略。
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汉春介绍,生态大走廊将以京杭运河为主干线,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所流经地级市为规划范围,包括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和徐州。在坚持保护优先、生态引领的前提下,将其打造成世界跨流域生态廊道建设的样板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清水走廊和淮河流域东部生态屏障。
生态大走廊建设有着非常明确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20年,南水北调东线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基本形成空间利用集聚高效、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结构优化、区域互联互通的生态经济走廊;到2030年,沿线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格局全面形成,成为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治理的样本区。
目前沿线五市都在紧锣密鼓出台举措,积极融入生态大走廊建设之中。江苏也将在沿线区域做出诸多探索,包括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推动生态共建环境共治、促进沿走廊地市产业协作、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发展机制等。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