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欧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河湖治理设备网

欧保环境 河湖治理设备供应商

02158129802

<%=NSW.OConfig.GlobalConfig.SiteName %>
太阳能曝气机、农村污水处理
当前位置:首页 » 河湖治理设备网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九五”至“十二五”期间,滇池共完成投资501.6亿元 “十三五”目标:草海透明度从50厘米提至1米以上

“九五”至“十二五”期间,滇池共完成投资501.6亿元 “十三五”目标:草海透明度从50厘米提至1米以上

文章出处:云南信息报责任编辑:作者:李婧人气:-发表时间:2015-12-04 08:47:00【

我和老伴都是地道的昆明人,虽然家住在北市区,离滇池有些远,但每年都会去滇池大坝好几次,喂喂海鸥、看看滇池。近日的一天早晨,退休在家的王阿姨和老伴带着2岁的孙女到滇池边游玩,王阿姨很怀念滇池清澈的时候,那是她年轻时最美的记忆。滇池面山绿了,河道里的水也清了,希望一个健康的母亲湖快回来。她指着船房河入湖口的水感叹。

过去,滇池水很清,随时能捧起来喝,80年代末、90年代初,滇池污染加剧,水质变坏。特别是1998年至2000年,连续3年是超五类水,几乎失去了作为水的各种功能,成为一池废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污染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云南、昆明相继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治理滇池,截至今年5月底,九五十二五期间,滇池共完成投资501.6亿元,其中,滇池治理的直接投资项目占整个投资约53%,主要包含淤泥疏浚、生物治理、湖滨生态修复、河道水环境整治、牛栏江补水等项目。另外47%的投资是与滇池治理密切相关的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方面的间接投资。

今年7月底,新任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首次调研选择在滇池,谈到滇池治理时,他说:滇池是昆明的生命线,滇池治理是整个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面镜子。并特意灌了一瓶滇池水,要求环保局检测后把指标贴在瓶身上。这是我到昆明工作后灌的第一瓶滇池水,要把它搁在办公室,天天看着它。以后再灌一瓶,对照水质看滇池的变化。在调研检查草海及周边水环境整治进展情况时,他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集中精力、聚焦草海,确保年底前实现草海水质明显提升、水体透明度得到较大改善,尽快实现草海还清,树立和展示崭新的昆明城市形象。同时要加强全民动员,把滇池治理变成全社会共识。

为提升草海周边水环境质量,昆明市不久前下发的《滇池草海及周边水环境提升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今年1130日前,实现草海及周边水环境得到提升,景观得到较大改善,草海湖体水质基本达到Ⅴ类水标准。到2020年,草海湖体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透明度从2015年的50厘米提高到1米以上。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昆明市滇池草海及周边水环境提升综合整治指挥部,负责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整治提升的各项工作。市委书记、市长任指挥长,相关市领导任常务副指挥长、副指挥长,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等专家担任顾问。目前,滇池草海及周边水环境提升综合整治工作正在紧张推进中。

变迁

湖面缩小、水位下降,水质由好变坏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这是清代名士孙髯翁享誉全国的《大观楼长联》首句,描绘出了母亲湖滇池的美丽画卷。家住滇池边洪家小村的胡老,虽已年近八旬,却能一字不落背出长联。从小生活在滇池边,喝着滇池水长大的胡老,见证了滇池数十年来的变化。60-70年代的时候,滇池的水质很好。到了80年代,滇池水质就开始变得不好了。他一脸惋惜地说。

滇池是一次大地震的杰作,为地震断层陷落型湖泊,从形成到现在已有340万年的历史。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工程师范亦农介绍,最初形成的滇池,水域面积有1000平方公里,现在只有300平方公里左右,已经有三分之二消失了。

从《昆明水利志》中所绘的滇池变迁图,也可以看出滇池在不同历史时期逐渐缩小的过程。古代的滇池北起松华坝,南至晋宁宝峰,东到呈贡王家营,西到今马街山脚。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原因,沧海变桑田,湖面缩小,水位下降。

据记载,唐宋时期水面有510平方公里,元朝水面缩小到410平方公里,明朝为350平方公里,清朝为320平方公里,如今仅约300平方公里。滇池的库容也与面积同步不断减少,唐宋时为18.5亿立方米,到清代为16亿立方米,1947年估算约15.7亿立方米,如今仅13亿立方米左右。

除湖面缩小、水位下降外,还有一个更令人惋惜的,就是水质由好变坏。60年代滇池草海、外海水质均为II 类,70年代为III 类,80年代分别为V类和IV类,90年代水质进一步恶化。记者了解到,在昆明市水务局的相关记录中,从1994年开始,滇池水变成了V类水,1998年至2000年是超V类水,几乎失去了作为水的各种功能。1999年、2000年蓝藻爆发,被生态学家诊断为患上了生态癌

专家分析称,由于滇池位于昆明主城区的下游,是昆明盆地最低洼地带,所以客观上成了昆明的排污桶。这个不停地接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含有农药化肥的农业污水,加之滇池流域城镇化迅速发展又增加了污水数量。据统计,每年排入滇池的污水约2亿立方米,即2亿吨左右。其次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此外,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滇池湖面缩小,湖盆变浅,内源污染物堆积,进入老龄化阶段,还有人为加大湖水排泄量和降低周边森林覆盖率,更加速了老龄化进程。

治理

生态修复 四退三还、面山生态修复,滇池边发现138种鸟类

治理滇池,从面山的采石、取土等五采区开始。据介绍,滇池流域五采区600多家企业,破坏山体逾3万亩,严重影响了滇池水质。从2007年开始,昆明市全面关停滇池流域和其他重点区域五采区。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对滇池流域面山五采区植被修复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性文件,推进实施滇池面山五采区生态修复建设及退耕还林工作。

其实,拯救滇池面山、修复滇池生态系统的措施早在1998年就已开始,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利益纠葛的复杂叠加,让这个措施在执行中遇到重重阻力。20038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滇池面山治理作出批示:滇池污染十分严重,治理难度很大,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方案,统筹规划认真落实。批示引起了环保部、住建部的重视,半年的时间里,昆明取缔和全面封停滇池、西山风景名胜区和滇池自然保护区33个大、中型开矿、采石场和所有采沙、取土点等。2008年,昆明市委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使城市(城镇)面山绿化率达85%以上,交通沿线面山绿化率达80%以上。这一年,昆明市再次加大了滇池面山的禁开禁采治理力度,先后让滇池边数家年代久远的国有企业停产搬迁。

2009年,滇池四退三还工作全面启动,滇池边的不少村庄被纳入拆迁的范围,今年61岁的李关兰当时所住的山邑村成为拆迁置换的村庄之一。她介绍,当时她们家在滇池边有2栋房子,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听说要拆迁,心里很舍不得,不过,想到拆迁房子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滇池,她也就理解了,率先在拆迁置换同意书上签了字,并主动搬迁,滇池能治理好,我们搬走也值得。4年前,她听说山邑村湿地公园招保洁员,便前往应聘。如今,已60多岁的她依然关注着滇池一点一滴的变化。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在滇池流域实施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29万亩,2014年滇池流域森林覆盖率已上升到53.55%;在湖滨一级保护区33.3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面实施四退三还,完成退塘退田3000公顷、退房145.3万平方米、退人2.5万人,建成湖滨生态湿地3600公顷。湖滨带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一些消失多年的海菜花等水生植物、金线鲃等土著鱼类、鸟类重新出现,目前记录有植物290种、鱼类23种、鸟类138种。

截污治污 堵住污染源头,河道巡查员每3小时报一次

滇池最大污染源是污水,治理滇池的关键是要截污,只有从源头堵住了污水,滇池才能治理好。从2007年开始,滇池治理的重心转移到了城市,截污成为治理滇池污染首要落脚点,对于昆明来说,这也是新课题、新任务。据介绍,2007年,昆明市的污水收集率仅为70%左右,这就意味着30%的生活污水将通过入滇河道直排滇池。

与此同时,入滇河道治理与水源保护也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81月,昆明提出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全新治水观。同年,昆明实施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道综合环境控制目标河(段)长负责制,并围绕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工程等六大工程,开展滇池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

作为滇池治理六大工程之一的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建成后,每年可补水5.66亿立方米。据统计,自201312月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向滇池实施补水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向滇池补水9.2亿立方米。根据水文部门预测,今年10月至12月,草海的入湖水量为12125万立方米,其中入湖径流量为956万立方米,牛栏江补水量为7949 立方米,污水处理厂尾水量为3220万立方米。按此来水情况,预计每15天可完成一次置换过程,今年可实施5次水体置换,理论上四个完整的调度周期即可将草海水全部置换一遍。届时,草海水质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记者在老运粮河西苑浦路中段看到,河中已经用沙包建起了1.5米高的围堰,污水被围堰挡住,上游用抽水机将污水抽到配建的截污井内,下游实施中水回用补充水源。西山区水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老运粮河的主要问题是西支原有围堰损坏严重,导致西支旱季有污水流淌;东支三污厂西侧截污闸运行稳定性较差,部分污水会渗漏至截污闸下游进入草海。“针对辖区内草海片区河道及支流沟渠,通过设置临时截污堰、截污泵,安装截污管截断进入河道污水,对部分淤积河道、管道开展清淤工作,消除底泥污染,并对辖区内17条入湖河道及支流沟渠‘对症下药’”。该负责人说。

五华区水务局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围绕滇池草海及周边水环境提升综合整治工作,目前五华区正开展西北沙河、海源河、白龙河、小普吉等8条支沟的截污治污工作,通过建设检查井、拦污栅,加高截污堰、清淤等临时措施,确保这些支流沟渠实现截污。同时,安排专门责任人对辖区内盘龙江、大观河、新老运粮河及支流沟渠,进行全天候巡查。针对不同的入湖河道及支流沟渠,确定巡查重点,要求巡查人员每3小时报送一次巡查情况。一旦发现河道沿线出现问题,便通知相应职能部门来解决和整治。

全民参与 招募万名志愿者,参与滇池保护治理

据工作人员介绍,除开展滇池草海及周边水环境提升综合整治工作外,当前的另一个滇池治理重点工作是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全面参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滇池的污染者,也是滇池治理的受益者,保护治理滇池,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该工作人员说,近年来,昆明积极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全民参与,开展“见证滇池百年老照片影展”、“河道保洁周”、“守护滇池一线岗位体验”、“放鱼滇池保护生态行动”等社会活动300余场,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参与滇池保护治理工作。

为进一步动员全民参与支持滇池保护治理,今年启动了“滇池保护志愿者 全城动员招募”活动,面向社会招募1万名滇池保护志愿者,建立滇池保护志愿者队伍,实现24小时、全天候、全过程的滇池和河道巡查、管护、执法。

“目前,滇池保护志愿者已经招募到5000余人,招募活动还在进行中。”该工作人员说,对志愿者进行“登名造册”后,下一步将组织志愿者开展培训,参加滇池保护治理活动。“有多家单位是团体报名,我们考虑把他们作为‘河长团’,一个单位管理一条河,正在征集县区及各处室意见、建议。”

据介绍,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入滇河道变化很大,滇池水质企稳向好。今年1月至10月,滇池35条入湖河道中,21条河流水质达标。其中,滇池“十二五”规划国家考核的16条入湖河流有14条达标,综合达标率达87.5%。滇池全湖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4.3,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与2010年比较,全湖水质由重度富营养转为中度富营养,营养状态指数下降9.51%,水体透明度上升4.35%,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藻生物量、叶绿素分别下降72%56.9%45.7%20.3%36.2%27.6%

此文关键字:河湖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