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型生物过滤坝是一种结合物理拦截与生物净化功能的创新水处理技术,主要用于水产养殖尾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场景的治理。
以下从技术原理、应用案例及优势特点等方面综合分析:
一、技术原理
1. 物理拦截与生物降解结合
可再生型生物过滤坝通过多层滤料(如亲水性立体纤维丝、天然脱氮填料)截留悬浮颗粒,同时为微生物提供栖息环境,分解有机污染物并吸附转化氮、磷等营养元素。例如,欧保改进型“三池两坝”系统通过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和两级再生滤坝协同作用,实现污染物梯度降解。
2. 微生物膜与水生植物协同
可再生型生物过滤坝内形成的生物膜通过“好氧-缺氧-厌氧”状态实现硝化反硝化脱氮功能,同时坝体上方种植的水生植物根系深入滤料,进一步吸收有机物及氮磷,防止藻类过度滋生。
3. 可再生滤材与长效设计
如ZIPBIO-ZS技术采用不锈钢框架结构模块式坝体,滤材可定期清理回用,设施使用寿命超过10年,降低维护成本。
二、应用案例
1)水产养殖尾水治理
重庆垫江某水产养殖场采用“生态沟渠+鱼菜共生”技术,结合多级沉淀池和过滤坝,有效净化养殖尾水,成为健康养殖示范点。
西班牙部分农场通过再生农业理念,将动物融合与生态沟渠结合,恢复土壤和水体生态。
2)工艺升级与传统模式优化
传统“三池两坝”因占地面积大、滤料易堵塞等问题受限,欧保改进三池两坝系统。
该系统通过采用可再生型生物过滤坝优化滤坝结构和曝气方式,占地面积减少35%以上,运行成本降低。
3)与其他生态技术结合
例如,某试验基地通过超级水生植物(如芦苇、伊乐藻)与微生物菌落协同净化污水,其低成本和高效率为过滤坝技术提供了生物强化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