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受水区居民生活用水,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库区和沿线治污环保,应急抗旱排涝……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分别于2013年、2014年建成通水。近日从江苏省南水北调办公室获悉,两年来,该工程的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日益显现,仅江苏就有4500万亩农田从中受益,工程沿线的城乡水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
据江苏省南水北调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东线工程完善了该省原有的江水北调工程体系,增强了受水区的供水保障能力,提高了扬州、淮安、徐州等7市50个区县共计45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保证率。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干旱缺水已经成为每时每刻都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保障包括特大城市在内的居民生活用水,保证农业生产用水,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南水北调工程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的重要体现。以江苏为例,2015年,该省境内刘山站、解台站投入淮北地区抗旱运行,抽水6882万立方米,为保障地区生产生活、航运和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宝应站、金湖站投入排涝运行,抽水1.8亿立方米,缓解里下河地区和宝应湖地区的涝情。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效益正不断显现。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通过东线工程向骆马湖补水,为保障地区生产生活、航运和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东线水环境治理,提高了区域水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使得工程沿线的城乡水环境极大改善。譬如,淮安市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原来以脏乱差闻名的“煤都”徐州,也以碧湖、绿地、清水打造成为宜人居住的绿色之城。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