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长江下游出海口,上海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如今,在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之下,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上海该做些什么?
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沟通会上,上海市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详细介绍了上海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和规划。未来,上海将从水源、湿地、交通、产业等领域多管齐下,全方位推动长江生态环境改善。
提高水安全保障
水,是长江的生命;治水,则成为长江生态环境改善的核心课题。
近年来,随着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等滚动推进,上海水环境持续改善。上海市环保局介绍,上海按严于全国的要求治理水污染,完成建成区截污纳管攻坚战,苏州河、中心城骨干河道整治和郊区“万河整治”全面实施,全市主要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淀山湖及周边水系水质明显改善,富营养化呈下降趋势。这些水域环境改善,直接影响长江的水体水质,避免长江在入海前遭遇新的污染。
不过,与国家治水新战略、生态文明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目标相比,上海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上海市水务局指出,上海存在水源地安全保障能力的短板,城乡供水水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受上游边界来水水质、本地未纳管污染源和雨天入河污染物的影响,城乡河道水环境质量与目标要求也有一定差距。
市水务局介绍,“十三五”期间,上海将进一步提高水安全保障,优化水资源配置,改善水环境面貌。一方面将建设和完善水源地保护体系,加强水源地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污水治理和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
河流江水之外,湿地同样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上海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介绍,到2015年底,上海受保护的湿地面积已超过13万公顷,湿地保护率约为34.5%,湿地资源保护体系基本形成。下一步,上海将建立有效的湿地保护法规和管理体系,规范湿地资源利用方式,切实保护和恢复一批湿地生态系统。
经济发展不能留下污染
长江沿岸的港口码头、黄金水道上来来往往的各种船舶,带动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却也造成母亲河生态环境的破坏,其环境影响正日益凸显。
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上海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发展航运业的同时,对于推动减少航运业的污染,责无旁贷。
“一个眼前的典型案例,是上海邮轮业发展太快。邮轮经济发展令人欣喜,但由此产生的污染排放,也令人措手不及。”市交通委副主任张林表示,面对邮轮经济“成长中的烦恼”,上海正在提速推进岸电建设,邮轮靠岸后接上清洁的电力维持运行,可以有效减少污染排放。
邮轮经济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上海市交通委介绍,按照国家部署,今年4月1日起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将率先实施船舶减排控制区方案,船舶在长三角水域排放控制区核心港区靠岸停泊期间,使用硫含量不高于0.5%m/m的燃油。经初步测算,该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后,到2020年,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船舶排放硫氧化物和颗粒物将比2015年分别下降65%和30%。
港口方面,去年上海发布了绿色港口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底,上海港口生产作业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较2010年下降7%,港口生产作业单位吞吐量碳排放较2010年下降9%,港区PM2.5比2013年下降30%。
探索生态环境治理新路
市发改委介绍,在围绕国家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过程中,上海已经明确了环保等七个领域共28项重点工作。
从今年开始,上海将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落实分类管控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将推进长江航运绿色发展,加强船舶污染防治和清洁能源船型推广应用;将推动重点区域转型升级,推进重污染行业淘汰减量。
不久前刚刚发布的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也紧紧围绕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提出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率先划定沿江生态保护红线等任务。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上海将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将有效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左右;将增加绿色生态空间,生态用地面积达到3500平方公里……这些数字目标,都将成为未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改善的组成部分。
长江生态系统修复,各项任务千头万绪,又牵动各方利益,因此,机制和平台建设尤为关键。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指出,“十三五”期间,上海可以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建立可行的中上游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横向生态补偿的机制框架;也可以推动建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市场化的运作平台,发挥上海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与产业优势。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