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堤女贞、红叶石楠掩映,岸坡铺满马尼拉草,河里碧水流动,就连鱼儿也回来了……生态治理后的射阳县伍份一中沟水景交融,让人耳目一新,省水利厅调研组日前考察后给出好评。
“让全市乡村河道碧水长流岸常绿。”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系统化推进农村河道全域生态治理,长效化落实水环境管护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优美的水环境、良好的水生态是老百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活需求。盐城地处苏北里下河腹地,淮河入海尾闾,水系发达、河网密布,现有河道13.97万条、8.2万公里,渠道7.4万条、7.6万公里。由于农村水利设施基础较差、重建轻管、生态意识淡薄,导致沟河淤积、水体污染、杂草丛生,有的农村河道水草杂物多到“鸭子能在水上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准和人民群众期盼有不小差距。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振兴乡村战略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全面启动《盐城市农村河道生态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力争通过三年努力,疏浚大中小沟共1.85万条,治理黑臭河道224条,总疏浚土方量1.40亿方;建设农村河堤生态防护林面积7.69万亩,建成生态示范河道300条。
“这是我市农村河道治理的‘升级版’行动。”市水利局副局长王国佐介绍,我市4年前开展过为期三年的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行动。虽然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治理盲区,岸坡绿化、水土保持、控源截污等与预期效果仍有差距,长效管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翻开正在实施的《方案》,新一轮农村河道治理,明显突出了“生态”两字。生态治理主要任务包括农村河道疏浚、河堤生态防护林带建设、农村河道管护、生态河道建设等四个方面。农村河道疏浚重点开展农村河道土方疏浚和整治河道两侧堆堤、青坎、边坡;河堤生态防护林带建设主要加大河道圩堤、边坡的达标建设,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加强树木栽后管护工作;农村河道管护主要是建立适合当地的管护模式,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各项管护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河道管理专门组织并落实专职河道管理员和保洁人员;生态河道建设主要是创建集生态、灌排、防洪、观光等多功能一体的农村生态河道300条。
“这才是我们新农村应该有的模样。”盐都区东涡河两岸的居民,见证了生态治理如何让“杂草河”变身“景观河”,大家都以生活在这里为荣。这得益于盐都区把东涡河等支流同蟒蛇河整治结合起来,全部纳入新洋港全域治理、系统打造人文景观廊道。“水是流动的,全域治理有效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情况发生。”盐都区负责同志说,河道生态治理就是要坚持系统化思维、全域治理,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系统化思维、一河一策、全域治理……我市生态治河力度大、措施实、成效好。截至目前,我市已投入资金5.40亿元,疏浚土方4945万方,占计划任务的104%;投入资金3.78亿元,新建河堤生态防护林4.98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15%,改造河堤生态防护林6.87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02%;年度100条生态河道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河道治理,三分治、七分管。全市各地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建立适合本地实情的长效管护模式,市级成立农村河道生态治理三年行动联席会议,全面负责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在内的农村河道整治工作。各县(市、区)和市各有关部门把农村河道整治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全力推进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工作。
“推行‘河长制’等长效管护模式,才能实现‘河长治’。”市水利局农村水利处处长钱建中说,各地应对照农村河道管护标准,大力推广河道管护、绿化养护、道路修护、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公共设施维护“五位一体”管护模式和农村河道长效管护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属地管理原则等好的管护经验和做法。
生态治理,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在今年上半年省财政厅、水利厅组织的农村河道管护绩效考核中,盐都区、阜宁县、射阳县、建湖县、大丰区等5个县(区)达到优秀等次,其他4县(区)达良好等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