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水产养殖环节里,杀菌消毒操作常常会对有益微生物群落的结构造成破坏。与此同时,渔药的滥用现象屡见不鲜,这也致使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频频出现。而且,尾水排放这个环节还可能给周边水域的生态环境增添压力。基于以上种种情况,“三池两坝”尾水治理系统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
这个系统运用微生物修复、微生物活化增效以及水生动植物调控等技术,目的在于通过修复生物链来构建水生态系统。
“三池两坝”尾水治理系统的布局和设计需要精心考量诸多要素,像是地形、养殖的品种、养殖的规模、产量、排水水力以及停留时间等。不同品种的池塘在水处理区面积占水域面积的比例上是存在差异的。例如:
1)养殖河蟹、青虾、小龙虾的池塘,其水处理区面积通常不少于养殖总面积的6%;
2)要是养殖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池塘水处理区面积一般不少于养殖总面积的8%;
3)而对于养殖青鱼、草鱼、鲫鱼等大宗淡水鱼的池塘来说,水处理区面积一般不少于养殖总面积的10%;
4)至于养殖黄颡鱼、加州鲈、乌醴等肉食性鱼类以及龟鳖类的池塘,水处理面积通常不少于养殖总面积的16%。
以上是传统三池两坝工艺,占地面积大,性价比不高,而采用“改进型三池两坝工艺”了节约土地30%以上,有较好的投资性价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