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区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
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这短短一句话,在今年的“两会”上成为一个热议的焦点。多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为,盐田区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治水与治城”融合发展的战略思维,扎实推进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建设,打造了全市水环境治理的标杆。
近年来,盐田区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区工作的主轴,持之以恒推进治水工作,各项水环境指标领先全市。根据监测数据,全区河流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或以上标准,近岸海域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标准以上,其中小梅沙海域水质达到二类水;盐田区是全市唯一实现河流、近岸海域、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的行政区。在饮用水方面,盐田区今年年底将在全市率先建成优质饮用水示范区,实现优质饮用水入户全覆盖。
“治水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盐田区委书记杜玲表示,在前期治水工作的基础上,盐田区将积极实施生态活水2.0版,引领文化兴水3.0版,进一步提升水生态品质,为打造水文化、水经济作出更多的有益探索,为全市治水工作继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久久为功: 盐田河整治十年投入超亿元
漫步盐田河畔,碧水蓝天倒映着茂林修竹,3.5公里长的滨河生态公园风光优美,是周边居民流连忘返的休闲胜地。谁能想到,盐田河也曾是一条水体黑臭的劣V类河流。
“治水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盐田也曾经经历过河流黑臭的时期。面对问题,区委区政府提早正视、提早谋划,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推进治水工作,才实现了现在‘水清河绿’的环境。”盐田区环水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盐田河为例,2005年至2007年,市区两级政府投资9700万元,对河道进行污水截排、景观改造和防洪提升。整治后,盐田河两岸日污水截排量达1.9万吨以上,污水收集率达到95%,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河水基本实现不黑不臭、逐步变清的目标,河流水质达到水功能区标准,生态环境有了根本好转,河道面貌焕然一新。
第一轮整治结束后,盐田区发现,后方陆域雨污混流严重,管网历史欠账多,必须进行源头上的雨污分流。盐田区随即全面开展后方陆域市政管网雨污分流和旧村、排水小区雨污分流工作,流域污染状况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3年以来,盐田区又陆续投入3600万元,进一步完善沿河污水截排,对河口避风塘进行彻底截流,对河道附属设施、绿化景观进行改造提升,并针对河床比降大、枯水期易断流问题,新建生态补水、蓄水设施,增设休闲广场。至2016年底,盐田河两岸67个排水口全部完成治理,日污水截排量近3万吨,旱季沿岸污水收集率达100%,河两岸形成了3.5公里的生态长廊、城市绿道和滨河公园,成为居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好去处。
去年,盐田河又全面完成了水景观提升二期工程,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同时,盐田区还结合盐田河临港产业带的规划,完成了盐田河整体的生态修复、景观提升方案研究,力图将盐田河打造成“城市地标级的生态河、市民爱休闲的幸福河、产城共发展的富裕河”。未来,盐田区将以盐田河临港产业带规划建设为契机,高标准打造盐田河两岸的水生态、水文化空间,建设更多亲水设施和景观。
我要评论: | |
内 容: |
(内容最多500个汉字,1000个字符) |
验证码: | 看不清?! |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