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太湖大水面鲢鳙乌子培育“夏花”试验现场测产,鲢鳙乌子经过1个多月的生长发育,成功培育出“夏花”。
5月-8月之间,3公分左右的小鱼称“夏花”,此次5月下旬培育的“夏花”在太湖竺山湾,竺山湾属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的湖区,一旦外部水文、气象条件具备,不断积累的氮、磷等营养盐就可能引起蓝藻暴发。
太湖渔管办在竺山湾大水面鲢鳙乌子培育“夏花”试验,设置了两个面积为21亩的大型围隔, 6月底在围隔中投放鲢鳙乌子,利用竺山湾水体中藻类等丰富的天然饵料资源,对鲢鳙乌子进行大水面高密度培养。
监测数据表明,经过一个月的生长,鲢平均体长74.8毫米,平均全长92.6毫米,平均规格75条/斤;鳙平均体长62.8 毫米,平均全长76.6毫米,平均规格为122条/斤,单个网箱产量达到10000斤,平均亩产500斤,平均规格和亩产等指标都高于同期内塘一倍以上。
按以上100吨的鱼产出,捕捞时可从湖中带出氮2500公斤,磷300公斤,碳12000公斤,鱼每生长一公斤,可吞吃50公斤蓝藻。太湖渔管办资环处陆建明给记者算了笔帐,这些鲢鳙鱼可吞吃太湖蓝藻5千吨。
据太湖渔管办童乐介绍,将把试验培育的“夏花”投放到太湖净水鱼种培育基地的网箱中培育大规格冬片鱼种,预计到今年年底可以产出鲢鳙鱼种20万斤,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同时鲢鳙在生长过程中还将固定大量的氮、磷、碳等营养盐,滤食水中浮游植物,抑制蓝藻等藻类的生长和繁殖,有效净化试验水域及周边水质。
太湖渔管办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大水面鲢鳙乌子培育夏花、鱼种等系列试验充分发挥渔业净水、抑藻、固碳等生态功能,协调好渔业生产与保护生态的关系,为太湖渔业绿色发展、产业升级、生态保护提供经验和借鉴。(来源:新华经济369记者:丁蔚文)
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上海欧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上海欧保环境登载此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公司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