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蓝藻只是治理太湖的“末端工作”,作用是解决“观感的问题”。要想治理好太湖水,必须从源头下手,控源截污,解决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
“像癌症”
今年是董建打捞蓝藻的第八年。在位于江苏省无锡市的闾江口蓝藻打捞点,一层薄薄的蓝藻覆盖在水面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腥味,几名捞藻工人在操作机械打捞设备。
这点稀薄的蓝藻在他看来不算什么。
5月9日下午,蓝藻打捞工董建在打捞船只的轰鸣声中向界面新闻记者比划:“蓝藻最厉害的时候,有几十公分厚,船在水里都开不动,臭得像粪坑。”
打捞上来后,混有大量水分的蓝藻被运送至位于无锡市电影胶片厂附近的临时堆放点。吴元霖的车载重8吨,他每天要运送一至两车,蓝藻泛滥的时候,要跑五六趟。
往年,蓝藻运送工吴元霖要到5月才开始上班,今年,3月底他就开工了。
吴元霖并不觉得今年太湖的蓝藻来的更凶猛,他把早开工归因为“政府越来越重视”。
在距离马山镇30公里远处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顾岗一早就在了解无锡市当天的“藻情”,接着布置相应的措施——当天有超过756名捞藻工在全市各个蓝藻打捞点工作。实际上,无锡市共设置了81个蓝藻固定打捞点,有1000余名专业打捞人员、160艘机械化打捞运输船只。政府根据“藻情”调动相应数量的工人和设备。
2008年底,无锡市委、市政府成立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统一履行全市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综合监管职能。顾岗走马上任。十年来,他每天关注着风向、水质,通过卫星云图了解太湖蓝藻的分别情况。在一个名为“省太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群”的微信群里,每天都有人往群里发送太湖各个点位的蓝藻情况。
“打捞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吴元霖说,工人的打捞量少之又少,蓝藻却像癌症爆发一样,“癌细胞怎么也除不干净。”
吴元霖的观点有数据支撑。无锡市蓝藻治理办公室副主任张铮惠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2017年无锡市打捞藻水214.9万吨,“全省捞了250万吨,占(整个太湖蓝藻量的)5%。”
张铮惠认为,打捞蓝藻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太湖环境,但对近岸湖泊、河道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作用大小不讲,至少是有作用的。”
“2007年以后,蓝藻打捞在无锡形成了常态化。”张铮惠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2007年饮用水危机后,无锡市政府开始打捞水藻,刚开始是用粪勺舀,年底开始采用了机械化设备打捞蓝藻。
在无锡市马山镇,一位身穿婚纱的女士努力做出微笑的表情。她站在湖边,脚下是被湖水拍打后密布蓝藻的岩石,身后的太湖也漂浮着一层绿油油的蓝藻。摄像师站在几米远处取景,向她解释:“上午还好好的,没想到下午就有蓝藻了,我只能把镜头往上移点,尽量不拍到蓝藻。”
“要是没蓝藻,就是好地方。”新郎说。
经济腾飞的代价
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周铁镇的洪湖村,是众多傍太湖而生的渔村之一。吴美慧嫁入洪湖村30余年,自认见证了太湖水的“变坏和变好”。
临近中午12点,吴美慧在儿子催促下步入位于船尾的小厨房,快速将一把紫红长茄切成滚刀块,就着一只褪色的菜滤子搁在水龙头底下的脸盆里。井水通过塑料管道汩汩而来,绽成白色水花。
她揉搓着浸泡在自来水里的茄子,抬起头说,“我结婚时,还拎着水桶在太湖舀水喝。”
吴美慧的儿子杨小超生于1980年末,五岁就会游泳。
“在太湖里洗澡,水很清,一米多点的湖底都看得清楚,鱼啊虾啊全都扑到身上来,我们拿桶来舀。”杨小超说。
到了2000年左右,“湖水脏得一塌糊涂,一眼望去,尽是散发臭味的深色油污,连鱼也变了味。”就算天再热,杨小超也不敢扎进太湖了。彼时,他所在村庄的人们已经被迫养成用自来水洗澡、洗菜、煮水喝的习惯。
但与同村长辈的遭遇相比,杨小超这点被剥夺去的童趣不算什么。
洪湖村渔民杨齐发像往常一样把打捞到的虾卖给镇上的餐馆。几天后,餐馆老板向他索赔:“客人说你的虾有柴油味。”僵持之下,杨齐发不得已退还了卖虾的钱。尽管损失不足百元,但杨齐发坚称这是他最委屈的一次经历。
“都是化工厂排到太湖的污水害的,辛辛苦苦打来的虾一分钱没捞着。”杨齐发说。
周铁镇是“苏南模式”的发轫地之一。1970年代初开始,周铁镇出现了乡镇企业,并在此后成为宜兴重要的化工工厂基地。
随着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兴起,太湖流域的经济迅猛发展。2003年,太湖地区以占全国不到0.4%的土地面积、3%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3%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9%的财政收入。
“过去,环境治理的速度远远没赶上经济发展的速度。”顾岗称,由于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同步跟上,排入太湖的污染剧增,环湖入湖河道水质恶化,致使太湖水质下降,富营养化程度加剧。
太湖流域联合编制的水质评价显示,1987年太湖水面有机物污染尚为1%,1993年后,太湖已呈全部富营养化趋势。1994年甚至达到29.18%。河网情况同样并不乐观。1983年流域内污染河道长度还只占40%,1996年升至86%,成为各流域之最。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认为,因乡镇企业大规模发展而导致流域污染,是中国环境受到的第一次大冲击,“跟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在这次冲击中,受到影响的不仅是太湖。1993年,淮河流域发生重大污染事故,100万人饮用水发生危机。
失败的治理
杨齐发的家距离太湖数百米,在他的印象里,从1990年代初开始,一到夏天,就能看到太湖边蓝藻成片堆积、死亡腐败的景象。更早以前,湖里的蓝藻还没这么多。小时候,他曾看到村里的老人用蓝藻给庄稼施肥。
1991年,中国政府投资逾百亿元启动了第一期太湖治理工程。
“九五”期间,国家环保部门启动了“三河三湖一市一海”治理,通过制定区域和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实施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拉开了规模污染治理的序幕。“三河三湖”即淮河、海河、辽河、滇池、太湖、巢湖。
1996年4月,国务院环委会在无锡召开太湖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国家部委领导和苏、浙、沪三省市领导共商治理太湖污染的方法。
顾岗回忆,当时国务委员宋健刚开完一个淮河流域治理的会议赶来。宋健在无锡的会上提出,对太湖的治理力度要高于淮河。会议还确定了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到1998年底,太湖全流域工业企业、乡镇企业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沿湖宾馆、饭店等单位,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到2000年底,各出入河流的水质都要达到功能区要求,实现太湖水变清。
两个月后,江苏省通过《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并于同年10月1日起实施。
1998年,国家批准《太湖环境治理计划》。也是这一年,国务院有关部委会同苏、浙、沪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水污染治理运动,规模最大的就是1998年底的“聚焦太湖零点达标”行动。“零点达标”要求在1998年年底,太湖地区1035家重点污染企业,必须全部实现达标排放。1999年元旦钟声敲响之前,当地官员宣布,治理已“基本实现阶段性目标”。
2005年,第二轮太湖治理开始。太湖局原副局长黄宣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第一轮太湖治理时,太湖的污染面积只有1%;但到了第二轮治理开始时,太湖的污染面积已超过80%。
2000年,太湖水并未变清。顾岗认为,1996年所提的治太目标——“2000年实现太湖水变清”,过于超前。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尽完善,2007年以前各地、各部门所做的太湖治理工作,“总体上来说是零星的、不系统的,因此太湖生态系统仍十分脆弱,一旦气候、水文条件具备,太湖仍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水污染问题。”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经济要绿色化,绿色要经济化。”顾岗认为,“两山论”就是要发展绿色经济无污染、少污染的经济,自然资源、环境资源要体现出经济价值。
“环境本身有价值的,环境好了,就能吸引人才和投资,整体价值也就高了。”顾岗说。
无锡主战场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泊,流域面积近3.7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逾2300平方公里,贯穿江苏、浙江、上海。位于太湖西北部的无锡,拥有758平方公里太湖水面面积,包括五里湖、梅梁湖、宜兴西部沿岸区和贡湖的一部分,占全湖总面积的32.4%;占有太湖岸线142公里,约占沿湖总岸线的三分之一。
当水温处于25℃-35℃时,蓝藻快速繁殖,大面积的漂浮在水面上。春夏两季,太湖盛行东南风,蓝藻便吹到了无锡。
“(太湖治理的)主战场就在无锡。”张铮惠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太湖生病,无锡猛吃药。”江苏15条主要出入湖河道,13条在无锡,清淤量占全省的70%,蓝藻打捞量占全省90%,无锡是太湖治理的“前沿重镇”。
“2007年,太湖水污染达到了峰值。”顾岗说。
这一年,太湖蓝藻出现大规模死亡和腐烂,导致湖体严重缺氧,贡湖取水口附近大面积水体发黑发臭,无锡市爆发了饮用水危机。
顾岗在一篇写于2015年的文章中回忆,“2007年5月28日下午5时,贡湖水源地溶解氧下降到0mg/L(正常情况下应大于4 mg/L),氨氮超标25倍,每升水里含有的藻类数量超过5000万个。5月30日凌晨两点,无锡南泉水源厂水质氨氮超标19倍以上。”
在周铁镇,杨齐发看到沿湖堆积起数十公分厚的蓝藻,蓝藻富含蛋白质,因聚集而导致缺氧死亡后,散发出宛如腐败尸体般的气味。“丢块砖头下去都不会往下沉。”
他对此习以为常,并未意识到2007年的蓝藻爆发将引发异于往年的关注。
2007年6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专家组给出的研究结果称,太湖已有大规模爆发蓝藻水华的生境条件,全太湖氮、磷含量居高不下,符合藻型生境条件,5月平均气温达到历史同期最高,加之降水量偏小,导致北部湖区提早形成大规模蓝藻水华。
2007年5月30日,面对饮用水危机,无锡市自来水公司采取了人工捞藻、投加粉末活性炭、加注混凝剂等应急处理措施。(来源:界面新闻)
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上海欧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上海欧保环境登载此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公司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