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每遇暴雨,就要“看海”,这已经成为很多城市无法回避的顽疾。李克强总理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为这种“城市病”开出了药方,他指出目前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加快地下综合管廊方面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打造“海绵城市”,破解“看海”困局
所谓地下综合管廊,其实就是相当于把现在直埋在地下的各种市政管线统一安放到一个公共隧道里,其中就包括了城市给、排水系统。那么,这项浩大的工程具体应该如何推进呢?在昨天的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陆克华作出了权威回应。
陆克华:一是抓紧编制规划,预留和控制地下空间;二是明确建设要求;城市新区都要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统筹安排管廊建设;三是加强管线入廊管理;四是保障管廊质量;五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
建设地下管廊的第一个好处就是破解城市“看海”困境。每年雨季,城市发生内涝的原因之一是排水设施脆弱。但是,治理内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味地增加排水网道不能解决问题,而是要通过地下管廊,打造“海绵城市”。陆克华说:
陆克华:比如说两小时内降雨50毫米,得多大的管子把这个水一下子消化掉,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现在在大力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就是要仿造生态,通过采取先渗透,再把雨水收集、蓄起来,不产生大的汇流。
建设地下管廊的第二个好处是解决“马路拉链”问题。通过统一建设主体,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改善市容市貌。
陆克华:为什么叫“马路拉链”呢?举个例子,电力跟通讯,它们是不同的部门,电力要下地改造增容,把路剖开,电信部门不知道,又挖开一道,因为部门都不同。而综合管廊是大家都在这里面,你可以通过出入井进去以后增加容量,去维护。
引入社会资本 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此外,地下综合管廊投资量巨大,在资金问题上,陆克华指出,除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持,还要引入社会资本。这样,不但破解“看海”问题,还能拉动投资,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陆克华:这个企业可以是社会资本,可以是管线单位、企业,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一种收费制度,谁进入管廊里面,要进行收费,地下综合管廊就有点类似于地面上的“高速公路”一样。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