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就全国众多流域水质状况而言,福建的水质一直是优等生,去年12条主要河流整体水质为优,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多个百分点。然而,一些小流域和农村水环境污染却是百姓心中之痛。每每回到故乡,不少人感慨:“小时候村前小溪清幽幽,如今不见鱼虾只见污水流。”
清清小溪水,绕村入江流。记忆中的乡愁,何时才能再现?面对百姓的呼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7月13日,省政府出台《福建省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年)》,标志着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战役全面打响。日前,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接受专访,对《整治计划》作出详细解读。
问:和很多兄弟省份相比,福建山好水好空气好得令人艳羡,为什么还要对小流域出如此“狠招”?
答:的确,去年福建12条主要河流Ⅰ-Ⅲ类水质比例为9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多个百分点;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2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99.5%,均达到或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森林覆盖率连续37年保持全国第一,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大气、水、生态质量全“优”省份,生态环境质量走在全国前列。
打个比方,一个班级想整体提高成绩,优等生的压力其实更大。和一些污染严重的省份用底线思维,各种标准、措施都是围绕如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来制定不同,我省当前首要任务是持续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不能变坏。因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能按部就班、不能照搬照抄其他省市,必须采取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方法和措施。
今年6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要求福建要突出改革创新,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为其他地区探索生态文明新路子。作为生态文明试验区,我们必须突破原有的旧观念,不断完善环境管理思路,用新路径、新办法来解决新问题,用高标准、高水平、高要求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才能维护好福建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继全国首个制定、出台地方“水十条”工作方案后,我省率先出台小流域整治五年计划,这是我省在保持环境质量高位运行的基础上,不断自加压力,增强忧患意识,补齐短板,推进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百姓谋取更多绿色福利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践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大举措。
问:和以往流域水环境治理相比,此次小流域整治有什么新亮点?
答:一是党政同责,各司其职。构建政府主导、统一监管、分级落实的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机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是实施行动计划的责任主体,要落实“党政同责”,坚持“一河一策”,加强不达标水体的治理;明确各部门要根据环保监管“一岗双责”分工,其中,环保部门牵头环境监测与执法,农业部门牵头农业面源和养殖污染治理,住建部门牵头生活污染处置,水利部门牵头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经信部门牵头工业污染防治,并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整治合力。
二是问题导向,综合施治。针对我省当前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重点攻坚,落实属地责任,紧抓不放、久久为功。《整治计划》提出,通过全面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切实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污染整治、开展小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环境监测与监管执法六大重点任务,全面加强小流域水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
三是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我省将小流域水质及提升情况纳入党政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考核内容,并作为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各地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将小流域治理作为今年省政府季度督查通报会的重要内容,督促各地尽快采取强有力措施解决小流域突出问题。调整流域生态补偿办法,把水质考核作为流域生态补偿资金分配依据,建立小流域“以奖促治”专项资金,采用竞争性方式,每年评选治理(保持)难度大、水质改善幅度大的小流域,分档实施奖励。
问:有计划更要有落实。如何保障整治计划落到实处呢?
答:为了确保层层落实到位,《整治计划》要求各地在2016年底前必须制定并公布本地区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报上一级政府备案。逐年确定分流域、分区域、分行业的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向社会公布,每年向上一级政府报告流域治理情况。
与此同时,我省将严格考核,奖优罚劣,考核结果作为各地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省财政还设立小流域“以奖促治”专项资金,每年安排3亿-5亿元,对水质改善的小流域予以奖励,对水质长期较差、水质持续下降以及年度断面水质类别未达到考核目标的地方,采取媒体曝光、通报预警、约谈及限批等措施。
整治好不好,数据来说话。为了加强小流域监测,《小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拓展方案》作为配套方案同步印发,力争三年实现小流域监测全覆盖。
问:相比大江大河,小流域监管难度更大。如何确保监管及时到位,执法人员能第一时间及时到达现场有效处置?
答:《整治计划》明确提出实行网格化监管,完善“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打通监管最后一公里,推动环境执法力量向农村基层延伸,相关工作列入地方党政领导综治(平安建设)责任书。
同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强化小流域环境执法监管,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深入开展各类环保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小流域日常巡查制度,实施差别化执法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建立环保与公安部门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依法重点打击小流域环境违法行为,保持对环境违法打击的高压态势,对涉嫌环境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我们还将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环保监督机制,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和监督小流域和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建立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监督和举报污染小流域和破坏农村水环境的行为,构建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治理体系。
问:通过整治,有哪些预期成效值得百姓期待?
答:根据《整治计划》,力争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化。
到2016年底,完成小流域水质监测普查,确定整治方案;基本消灭垃圾河,八大生猪养殖重点区域的小流域水质明显改善。
到2018年,汇入12条主干流及直接入海的小流域消除劣Ⅴ类水体,省级考核的重点整治小流域消除劣Ⅴ类水体,消灭“牛奶溪”。
到2020年,全省小流域Ⅲ类以上水质比例达到90%以上。
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打好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战役,力争给百姓交一份满意答卷。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