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体污染的总体情况如何?
对于水体修复有着怎样的需求?
中国水体修复现状怎样?
魏源送:今年6月份中国环保部发布了《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报告中指出,中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平稳,但形势依然严峻。根据报告中的数据,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8.9%、20.9%和10.2%。珠江流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水质优,长江和浙闽片河流水质良好,黄河、松花江、淮河和辽河为轻度污染,海河为中度污染。在监测的60个湖泊(水库)中,富营养化状态的湖泊(水库)占25.0%,其中,轻度富营养状态和中度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18.3%和6.7%。在198个城市492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优良—良好—较好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42.7%,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7.3%。可见,中国水体污染的总体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
中国水体修复市场需求很大,目前很多地区,都在开展水体修复的相关工作,并且呈现出城市比乡村开展得多,敏感区域比非敏感区域开展得多的特点。北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北京地区处于海河流域,这里属于一个既缺水、污染又比较严重的流域。北京在水体修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形成了较大的市场需求。
水体修复工作主要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水质改善阶段,就是要改善水体的污染状况,因为很多水体的功能分区还没有达到要求,比如海河流域北运河,上游要求应该达到四类水体,下游应该达到五类水体,但现在实际情况是都达不到要求,都还是劣五类,那么现在这个区域的水体修复目标就只能是水质改善的阶段。这也是中国大部分水体修复工作都处在的一个阶段。按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的要求,在“十二五”期间,主要的工作还是着重于水质改善,在达到水质改善的要求后,下面才能达到生态治理和生态恢复,以及最终实现健康河流的状态。水体修复是按照这样一条路线图进行的,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吴树彪:水体生态修复是环境生态修复的一部分,环境生态修复指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结合各种物理、化学以及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破坏前的自然状况,强调在不断减少污染源的前提下,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环境自净能力,还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水体生态修复则是修复受损伤的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实现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我国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目前我国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超过60%的河流、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目前我国600个城市中50%为缺水城市,在广大农村缺水问题更加严重,约有一亿人口和两亿头牲畜饮水困难。《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报告》显示:我国地表水整体为轻度污染,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劣Ⅴ类水质占10.2%,60个湖泊、水库监测点中,25%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地下水监测点位中,水质为较差—极差级别的达到57.3%;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近岸海域水质一般。
许春莲:根据我国2012年的环境质量公布,全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8.9%、20.9%和10.2%。黄河、松花江、淮河和辽河为轻度污染,海河为中度污染。在监测的60个湖泊(水库)中,富营养化状态的湖泊(水库)占25.0%,其中,轻度富营养状态和中度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18.3%和6.7%。
以辽河为例,辽河流域曾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整治的“三河三湖”之一,经多年的工程治理、技术推动,辽河流域终于2012年年底摘掉了重度污染的帽子,干流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支流污染依然严重,43条支流中,氨氮超标比例44.2%,COD超标比例7%。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河流的水体修复和水质改善都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对于对河流、湖泊的水体进行修复,不仅仅具有“行洪、排涝、供水、航运”等功能,在修复的同时还应注重水体生态功能的重建与恢复,处理好与河道防洪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体现城市景观、历史、休闲、娱乐与文化底蕴等功能与经济效益等目标。在水体修复时,恢复水体天然特征,遵循河流的自然规律,维持河流健康生命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强调自然、生态的河流整治与河流环境修复。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